書籍是人類的朋友,而讀書則是人類的親密朋友。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能培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若果經(jīng)常地去研究,去讀,去思考,便能從中央到地方找到新的知識點,正所謂“溫故而知新”,還可以把知識點都牢牢地記住,就像刻在腦海里一樣。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道德少年事跡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讀了許多美德少年的事跡,包括我們的書本上也學過一些,有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有愿做人們螺絲釘雷鋒,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熱心公益活動的好少年---劉洪帆。
我知道他是位勤奮學習,心系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優(yōu)秀隊員。他的品德修養(yǎng)深受老師、同學和周圍人的一致好評。教師的掃把壞了,他便拿自己攢的零花錢買了一個掃把,同學的鋼筆沒有了,他拿自己的錢買了幾瓶墨水放在教師里,方便同學們使用。
在公共汽車上,他都是搶著讓座,學校里的活動,他都是很積極的參加活動每逢節(jié)假日,在社區(qū)的各個角落,經(jīng)常能看到他撿拾垃圾的身影。低保老人的庭院門前,擦窗掃地更是習以為常。這讓我十分的感動。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美德少年,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現(xiàn)實生活中媽媽也常對我說樂于助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媽媽是熱心幫助別人的人,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她經(jīng)常教育我要尊老愛幼,懂事聽話,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我都謹記著媽媽的教導。
休息日,我和媽媽去菜場買菜。過馬路的時候,看見對面有一位老奶奶右手拄著拐杖,左手拎著許多菜在往回家的路上慢慢地走著。
我讀了濟川中學初一(25)班同學程可馨的事跡后,我覺得她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
她班上的同學生病了,她會幫他(她)做課堂筆記、抄作業(yè),還給同學講解題目。有不會就先去問老師,怕把同學教錯了。
程可馨對于她朝夕相處的同學,她會盡力去幫助他們,做老師的小助手,是同學的好榜樣。
在家里,她經(jīng)常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媽媽做事的時候,她會站在一旁看,并試著做一下,所以她很小就會自己做飯了。
在2007年,程可馨榮獲“襟江小學十佳少先隊員”的稱號,2007年12月24日,在《少年日報》上刊登了她的故事。
讀了她的故事,我覺得她在各個方面發(fā)展都很好,在慈善方面受媽媽的影響,她給得白血病的同學捐款,做得非常難得。程可馨在動手方面也挺強的,還發(fā)明過兩樣小東西呢,分別是“三通皮條“和電熱鞋墊”,還榮獲了二、三等獎!我要向程可欣學習,在不足的方面要好好改正,爭得第一!
美德是我們祖先流傳下的品質(zhì)。人,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美麗;國家, 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和諧;世界,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繽紛。
李玫潔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的孩子。在家里,在學校,她都是一個好孩子。在家里,她總會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行動不便的奶奶倒水端飯,和奶奶聊天。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她對自己的一慣的要求。在學校,她努力學習,勤奮學習,尊敬師長,和同學友好相處。培養(yǎng)了許多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同學互相幫助,和同學們一起交流探討,共同提高。她熱愛班集體,對班級榮譽很愛護。每次集體活動都有她活動的身影。她愛好廣泛,舞蹈、鋼琴、古箏、書法、繪畫她都喜歡。多次在全縣演講、歌唱、繪畫比賽中獲獎。在社會,她誠實守信,熱愛公益活動,積極捐款。
讀了她的事跡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缺點。李玫潔是那么的有禮貌,那么討人喜歡。她是老師心中的好孩子,學生心中的好同學。
是呀!從李玫潔的事跡當中,我們明白了中華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中華美德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標志。美德是每個人都要擁有的。中華美德是指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孝順父母,樂于助人等。
而我們應該怎么做到這些呢?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就比如我們一直說的環(huán)境問題,我們應該不僅不亂丟垃圾,還要勸阻身邊想丟垃圾的人。只要從小事做起,就可以逐步培養(yǎng)我們對美德的認識。除了不亂丟垃圾,我們還應該多多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如:老奶奶過馬路時我們可以扶她一把。在地上撿到錢交給警察叔叔……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每當發(fā)生大地震和其它大災難時,我們應該積極捐款。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幫助到那些正處在災難之中的人民。所以我們不應該只看重那幾塊錢,比起這個,那些受災的人民才更重要。
中華美德,是最進近幾年我們很多人都丟失的東西,讓我們一起把它找回來吧!
暑假里,我讀了很多關于美德少年事跡的文章。在這些文章里,主人公大多數(shù)都是家境貧寒或父母身體不好的學生,里面的每一個人都深深打動了我。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今年剛滿10歲的李春玲。
李春玲住在重慶市渝北區(qū)古路鎮(zhèn)百步梯村里。雖然今年已經(jīng)10歲,但體重僅僅20公斤,身高才12厘米。每天清晨6點整,李春玲就起床了。這個時候,其他孩子還在溫暖的被窩里呢!燒好飯,端上桌,便開始喂雞、喂鵝。做完這些事情,李春玲便翻山越嶺,走幾公里山路,徒步上學。下課鈴聲一響,她就早早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如今,10歲的李春玲已經(jīng)承擔起了家庭的擔子,不僅要上學,還要照顧臥病在床的奶奶。
多么感人啊!
看了那么多人的事跡,我有許許多多的感想:不管怎樣的家庭,我們的父母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把我們養(yǎng)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孝敬父母!我們可以以很多方式報答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洗碗、洗衣、端飯、洗曬收衣服……聽父母的話,做懂事的孩子,不管怎么樣,一定不要讓父母太操心。
最后,我要對李春玲說:“李春玲,你真棒!10歲就撐起一個家!你是我學習的榜樣!”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品德教育、個人修養(yǎng)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一次慰籍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都”、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國勞動人民來重視道德修養(yǎng)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tǒng)美德。而一個素質(zhì)高、有教養(yǎng)的現(xiàn)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美德融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
有一次,我們家來了許多客人,而我卻沒有向那些叔叔阿姨們問好,對他們不理不睬,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媽媽一看我這個樣子,趕忙對我說:“快向叔叔阿姨問好呀!”我含含糊糊地叫了一聲“叔叔阿姨好”便回到了陽臺,繼續(xù)干我自己的事情。媽媽見我不甘情愿,就過來數(shù)落我。我一開始覺得自己并沒有錯,所以還和媽媽頂了幾句嘴,不過沒一會兒便落了下風。我被媽媽訓得有些委屈淚珠在眼眶里打著轉(zhuǎn),仿佛一眨眼,眼淚就掉了下來,所以我趕緊出去招待他們。從這件事當中,我明白了:要講文明,懂禮貌,見到客人要問好。同時也知道了:文明就在我們身邊,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我認為,謙讓是最大的美德。謙讓這個詞語對人們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們的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學會謙讓,隨著時間的流失,在我們的'記憶里謙讓這個詞已漸漸淡忘了有些人認為只是表面上談談“紙上談兵”,實際也不用去做的,但他們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卻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都能做。
前進的路已經(jīng)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fā)出文明的火花,讓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 2020年度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個人學習心得感想【5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