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孔子又必須鏈接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充滿生命活力,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因為有了生活的五彩繽紛,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于丹論語讀書筆記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更多的于丹論語讀書心得體會請點擊下方↓↓↓
最初知道“孔子”其人,是在“批林批孔”、“讀書無用”那個年代,當時的大街小巷、機關、學校無處不見“打倒孔丘”的標語,但對其“腐朽”的儒家思想只是模模糊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來有機會讀到《論語》,卻也只是零零碎碎地讀,對其中精深遠遂的思想未能體味,更對那些個 “之乎者也”提不起興趣而束之高閣。直到看了央視《百家講壇》,于丹老師以其清新流暢的風格,散文般和緩優(yōu)美的語言,通俗易懂的故事,以及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為我們帶來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論語》解讀后,我買來了《于丹<論語>心得》。近日休假在家,有時間靜心閱讀了這本書,讀后讓人感覺如沐春風,有一種心靈的觸動。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錄??鬃拥娜寮宜枷?,備受歷朝歷代君主的推崇,也一直影響著中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就是在物欲橫流、信息爆炸的當今社會,仍然閃爍著真理和智慧的光芒。于丹老師筆下的孔子樸素平和、謙虛賢達,博學睿智,平易近人,時時為我們傳遞著一種博大、仁愛和快樂。于丹老師用其獨到的眼光和快樂的感悟解讀《論語》中深刻而又廣博的人生哲理,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個方面分別闡述自己的心得,如“《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老師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溫暖的、快樂的生活?秘訣就是去找到內心的安寧。于丹老師講了個小故事:同為花崗巖,臺階不服氣地向佛像抗議,“你看我們本是兄弟,來自同一個山體,憑什么人們都踩著我們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們只經(jīng)過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這個崗位,而我是經(jīng)過千刀萬剮才得以成佛?!蓖ㄟ^這個故事,我把內心的安寧理解為:平和。以樂觀向上、閑適超逸的性情融入環(huán)境;主動積極、坦蕩曠達的胸襟投入工作;快樂愉悅、真實自然的心情擁抱生活,我們的心靈深處就會充滿陽光、自信,生命就會快樂豁達許多,就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那樣,去尋求內心的安寧。當然,要達到孔圣人的境界和于丹老師所說的那種和緩、從容談何容易,必須經(jīng)歷千錘百煉方能修成正果,但不斷地“修身養(yǎng)性”,逐步提升自己,努力追求內心的淡定和坦然是必要的,至少他可以讓我們少一點煩惱,多一些快樂,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讓心靈找到歸宿地與棲息地。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泵鎸?“這樣浮躁、競爭又這么激烈”的當今時代,“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我們應該向內尋求心靈的力量,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人生的缺憾與苦難,“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心情和態(tài)度”、“既然生死、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意,一帆風順,總會遇上種種溝溝坎坎,有如行駛在海上的船,一定會遇到風雨,甚至巨浪,所以首先要正確面對,學會接受它、善待它,但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接受,應該是以一種積極的、樂觀的心態(tài)去彌補、去看待。沒完沒了地糾纏其中,一遍遍地呼天號地,一股腦地去怨天尤人,只能痛上加痛,不能自拔,既有害身心,又于事無補。該放下時且放下,就像老和尚與小和尚的故事,換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去面對,就會有不同的心境,予人寬容,就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
《于丹<論語>心得》,不故作高深,不矯情賣弄,沒有尋章摘句,沒有引經(jīng)據(jù)典,沒有從教條到教條、從書本到書本的搬家,娓娓道來,循循善誘,將孔子從圣人的高位復原到腳踏實地的凡人,把閃爍著真理光芒的樸素語言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結合在一起,傳遞給人們一種溫暖的思想力量,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長。雖然對于丹老師的觀點不能百分之百的認同,但讀后讓人豁然開朗,淡然微笑,還讓人掩卷而思,浮想聯(lián)翩,真可謂服了一劑“心靈雞湯”。
最后借用于丹老師的一句話為結束語:“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p>
《論語》是傳承華夏的五千年精神財富,是凝聚在炎黃子孫心中最為神圣的精神圣殿,讀《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到現(xiàn)代社會中的理性道德。也讓我品味了一道豐盛的精神美餐,體味生命的意義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需要為師,就必須學習,對一個好老師而言要求他能夠達到為學、為師、為人的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學習要有積累,要博聞強記,要廣博。
有了厚實的功底,才能關鍵時刻發(fā)揮作用。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什么樣的學習是好的學習?“入乎耳,發(fā)乎口”可以再去講給別人,這是一種學習。還有其他“學習”嗎?有!于丹老師說,關于“學習”一詞,國際上有一個通行的標準說得好:是導致行為改變的學習??鬃釉缭?000多年前就提出簡單標準,“學以致用”。經(jīng)過學習導致一個人重塑整個價值體系,行為方式變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會要求,這才是一個好的學習。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可學的東西太多了,應當按照孔子所說的那種為己之學,學以致用,才能在學習中汲取必要的營養(yǎng),推動自己的事業(yè)。通過學習于丹的《論語心得》,可以體會到一做好人生的加減法。
于丹論語心得有自信者,生命無限可能首先一個人在世界上,所謂鷦鷯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小鳥在大樹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樹枝。鼴鼠飲河,果腹而已。也就喝飽它那個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也就完了。人在這個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資源?其實你不管住一個多大面積的豪宅,你那張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積也就那樣大而已。
所以,你的資源不可以給別人嗎?你為什么會怕別人分享呢?有時候我就跟我的學生講,我說那是因為你內心不夠自信。你可以想一想,在吳越春秋的時候,越王勾踐打敗了,他在臥薪嘗膽的時候,身邊有一個重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他,就是范蠡。范蠡幫助勾踐,能夠含辛茹苦,最后一舉再反敗為勝,建立越國。
我們大家都會覺得說,這樣一個人,他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封功受賞、榮華富貴。他的同事文種當時也這么認為,說我們兩個等著分封。范蠡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現(xiàn)在這個國家不需要我們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所以這個人就從此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傳說中帶著美女西施去小舟,從此是江海寄余生了。
但是兩三年之后,整個這個社會又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輝煌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諸宮,也就是說他的政治生涯結束了,但是他開始成為一個天下最成功的商人。這個人還有人生其它的可能,這在于他自信,他知道他還有一種可能性。但是他并不是一個為富不仁的人。等到他看到越國重新有難的時候,他派自己的兒子散盡千金,拿著自己的錢財重新去復國。國家再佐助起來以后,他散盡了千金,一掙錢又回來了呀。
我們可以想一想,范蠡他可以說是個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在于,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幾個愿望他都能一個人一生做到。其實我現(xiàn)在如果問問大多數(shù)成功的男士,你們的愿望都關乎于哪幾點?無非是政治的權力、美色還有金錢。你看看范蠡一生他都做到了。這是為什么,其實是在于他永遠敢于否定自己。他永遠可以去做得更遠。所以其實有很多人,他之所以不愿意伸手去幫助他人,是因為他自己的生命不夠自信。他不知道自己還有更多的可能。君子不器大家知道論語里面還有一句話,說得很簡單但是很好。四個字,叫做君子不器。器是器皿的器。也就是說一個真君子,不要過早地把自己做成一個容器。我就是一個瓶子,或者我就是一個杯子,我就是一個話筒,或者我就是一輛火車。你一旦說我自己就是什么,就意味著你不再可能成為其它。所謂君子不器,是指一個君子的生命,他是流動的、變化的、提升的,他可以應時運。溫暖世道農(nóng)村婦女亦是圣賢當一個人可以這樣的時候,生命境界始大,胸懷始寬,他還有什么仁愛是不能做的?所以其實,我們的態(tài)度會決定了當下的行為。你可不可以就在一個最為樸素的,沒有什么身份的情況下也對人抱著這樣一種內心的友善呢?這是取決于你內心的一種道德、一種倫理的支點。中國大陸現(xiàn)在每一年由中央電視臺,最大的媒體要做一個評選叫做“感動中國”,就是它會把全年度中國一些普通人物的作為提升出來,最后全國有一個28人的推委會,大家來遴選,選完了以后由這些評定委員選出來10個年度感動了中國的人物。然后他們最后的頒獎盛典,每一個人會有一座封杯,上面蓋著一個幕布,掀開上面都會有四個字,是這個推委會給他們的一個評定詞。
那么今年,有一個人我印象非常深,是一個六十多歲,中國農(nóng)村普普通通的一位阿姨。她從嫁到這個村子開始,就主動地去贍養(yǎng)這個村子所有的孤寡老人。她家也很貧困,她跟人家講說反正我們家吃窩頭你也吃窩頭,我們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我一定會給你們養(yǎng)到老。所以有些人她養(yǎng)8年,有些人她養(yǎng)13年,也有些人養(yǎng)了更久,一定是送了終。她自己的四個孩子從小就認為這些爺爺奶奶就是他們家人。所以在媽媽忙的時候,他們從5、6歲就去給老人洗腳、剪指甲,就一直這樣做。
那就是這樣一個婦女,她做了一生,她一直做到老。其實這個人的最后的推薦詞是我來寫的,我寫推薦詞的時候,我說,如果是富人做這樣的事就叫做慈善,但是一個窮人可以做這樣的事,她就是圣賢。她不可以用很多的物質去完成拯救,但是她可以用自己的心,讓這些老人得養(yǎng)千年。其實這是什么?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這還不夠嗎?所以最后她的那座杯掀起來四個字,叫做溫暖市道。她用自己的人心,溫暖了很多蒼涼的市道。其實,什么是仁人?就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農(nóng)村婦女,在我看來,她是圣賢。
讀完《于丹論語心得》后感觸很深,也被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所吸引。于是躍床而起,舞筆暢言。該書從天地人、心靈、處世之道等為我們解讀了孔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展現(xiàn)了一個活生生的孔夫子。此時內心的彷徨與掙扎似乎恍然明亮了,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暢快瞬即間涌上了心頭。
感悟之一:幸福與貧富無關
《論語》的思想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而無比強大?,F(xiàn)代社會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而這些追求幸福的人們往往認為,幸福的定義是足金足銀。一天a君這樣對我說,他為了獲得足夠的幸福,每日超負荷工作,眼睛視力日漸衰退,身體越來越差。聽后心里隱隱作痛,但不知道如何勸解??赐辍墩撜Z心得》之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其實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
孔子在一次和子貢談話中說:“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边@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他的內心還具有一種清亮的快樂。假若他是一個富貴而驕奢者,他仍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但當今社會上,有多少人能夠具有這樣的胸懷,金錢與物質的誘惑,使原本親密無間的朋友以及夫婦反目成仇,“禮”又從而談起。
感悟之二:寬容是給自己一片樂土
“仁者不憂”的含義是什么呢?其實很簡單,如果你的胸懷無限大,就能大事化小,小事了。人的一生將會遭遇很多不幸,失業(yè)、婚變、朋友落難、親人離去,假設受到傷害的是一名嬌嬌小姐,她可以痛不欲生,因此日漸消極。相反面對災難的是一個堅強而樂觀的人,她可能會化悲痛為力量,轉換一個角度去生活。因為悲與不悲的結果是一樣的,慘劇依然不能還原為喜劇。因此,遇事不順,要學會寬容自己,寬容別人,生活才會快樂起來。
有一次,朋友b君對我說,她是世界上最無奈的人,丈夫愛上了另一個女人,她在悲哀與痛苦中漸漸瘦去。我在勸解b君時說,一個人生活和兩個人生活其實沒什么區(qū)別,僅僅是一種方式而已,要勇敢地面對婚姻中突然擊起的巨浪,風浪過后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那么美好。
感悟之三:內心強大可填補遺憾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會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會不擇手段維護既得的利益。如此患得患失的人,永遠不會有開闊的心胸。
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缺少了關愛,早在50年代,大家住在大雜院里,街坊鄰居有個風吹草動,大家伙兒都知道,人人伸出溫暖的雙手?,F(xiàn)在住上了樓房,街坊鄰里的關系也逐漸淡泊,同處一樓的竟然從不打招呼。所以人們總會有時無時感到惶恐、擔心。因此,只有使自己的內心強大了,才能遇事從容淡定,同時也能填補其中的遺憾。
感悟之四:苦短人生欲規(guī)劃
“人生有限,自然永恒”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心靈震撼??鬃訉⒆约旱囊簧爬榱鶄€階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笨鬃拥倪@個人生坐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每個人都是從曾經(jīng)的意氣風發(fā)走到不惑之年時才逐漸表現(xiàn)得淡定從容,如果我們能在二三十歲能夠感悟四五十歲的境界,能夠把生活中的壓力變?yōu)橐环N生活的反張力,那么這個人的人生規(guī)劃才算成功。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jīng)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于我們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還有什么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chǎn)生觸動嗎?于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來解讀《論語》。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xiàn)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這就是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全書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普通人及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