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書心得優(yōu)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期拜讀了馮恩洪教授的著作《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本著作馮恩洪教授圍繞如何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從各方面進行了闡述;內容生動化和生活化,這與一般的就理論內容泛泛而談的教育類著作大不相同,讀這書在有一種讀馮恩洪自傳的感覺,因為書中很多觀點的闡述都是結合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對中國的教育進行了理性的思考與展望,他在文中指出: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而由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走進適合學生的教育,是一場革命,是一場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革命,是一場教育的深刻變革。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的關鍵是研究學生使教師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變革新時代,只有這樣,我們培養(yǎng)的人將真正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有個性有特長的建設者和接班人?!?/p>
教育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好的教育應該是最有益于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所以我們在教學行為上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求。
我們學習了很多模式,但現在仍然沒有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模式,感覺我們總是不停地在照搬別人的東西,感到不合適就拋棄了,再搬再拋棄這種照搬模式淺嘗輒止的做法是達不到課改目的的,我們總是想套用現成的模式,通過學模式來帶動教學進而形成模式,現在看來是行不通的。
老師們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們正賣力地講著習題時,有的學生正在玩鉛筆、橡皮或做別的事情;當我們批改作業(yè)時發(fā)現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都錯了。問題出在哪里,錯誤應該歸咎與誰?至少不應該只責備學生,我們老師也有錯誤,我們沒有去了解我們的學生,雖然我們很多老師都知道學生存在差異這個事實,但我們在行動上仍然按相同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一旦做不到,就進行批評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間的怨言,師生關系漸行漸遠。書中提到的“人皆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這樣的境界,可能我們很難做到,但如果我們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認同我們學生的差異性,更多地包容學生的錯誤,換位思考他們的處境,更多地為學生設計一些他們夠得著的問題,讓他們享受到哪怕一點點的學習的快樂,我想我們的師生關系肯定會得到改善,我們的課堂肯定可以更活躍一些。
馮教授曾經接收過一個女孩,他是被這個女孩感動了才決定接收的。女孩十歲的時候體育課上摔了一跤,摔出了全世界的不治之癥,右腿受傷的膝關節(jié)軟組織鈣化,而且這個鈣化會蔓延到全身每一個軟組織所在的部位,最后造成終身癱瘓,沒有手術可以治療,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網上搜索全世界治愈的病例只有兩例。這個孩子生活在一個破損型的家庭,父女兩人相依為命。父親不忍心女兒癱瘓,最后毅然辭去公職,賣掉住房,買了兩輛自行車踏上了遠行之路。這一出門兩輛自行車就騎了六年,行程五萬三千公里到了祖國的26個省。六年之后到達總醫(yī)院,奇跡發(fā)生了,女兒的病征全部消失,父親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也不治而愈。但是這樣一來這個孩子受傷的時候是小學四年級,等到她治愈了申請重回課堂的時候,她已經16歲,她的同齡人都已經進入高一了。六年沒有進過一天課堂,上過一節(jié)課的孩子,她的知識結構肯定是不完整的。馮教授想:她的知識結構是她的短板,但是這個孩子有她的優(yōu)勢啊,她有六年五萬三千公里的行程磨煉的鋼鐵般的意志,六年她五萬三千公里在社會大學堂里積累的見識,這是她的同齡人所不具備的。
因此當年中央電視臺的導演跟馮教授說了這件事以后,他非常感動。產生了一個沖動,來幫助她實現重回校園的愿望。這樣就把她安排到集團學校下面的建平實驗學校的初一三班。六年沒有進過學校,重新拿起課本的時候,馮教授和其他老師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不是讓她坐在初一三班的教室里,而是讓老師對她一對一的教學。兩個月的學習過程結束了。這個時候面臨著考試,如果讓她使用初一年級的共同試卷恐怕孩子的自尊要受到一次重大的挫折。仔細考慮以后,各科任課老師為她度身定做了一份試卷。這兩個月里她學什么考什么,這樣第一次考試,除了英語亮了紅燈,其他學科都考出了優(yōu)良的成績,經過兩年半的努力,這個學生到初中畢業(yè)進入上海的高中的時候,她已經全部消失了差距。這就告訴我們,教育在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差異,與其埋怨差異,不如研究差異,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樣我們的學生在課堂里能夠聽得懂,他就告別忍受,走出接受,走進享受了。
書中提到馮教授在審閱一份全國十佳模范班主任材料的時候,看到石家莊一位小學老師他的班級到畢業(yè)班六年級的時候,校長給他的班級里面安插了一個數學只考個位數8分的學生,這個班主任正好是數學老師。面對畢業(yè)班只有一年的時間,這個學生性格內向自卑,數學課他從來不敢舉手,結果他遠離了這個學生群體。這個時候,老師鼓勵他,不管你會做不會做,聽懂沒聽懂都要舉手。這樣好不好,老師講課的時候,你聽懂了你就舉右手,老師肯定叫你。你沒聽懂你也不能不舉手,因為你一不舉手,同學就遠離你了,你看全班同學除了你,誰不舉手啊。如果沒聽懂你也舉手,你就舉左手,你舉左手的時候不叫你。會了舉右手,不會舉左手。
這就說明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通過滿足學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來實現,讓他們獲得成功,產生成就感,給他們以肯定和鼓勵,特別是不能言語損傷,侮辱性的語言甚至超過一頓痛打對學生的傷害。我曾經與學生交流中獲悉,學生記住對自己不好的老師的原因都是說曾經怎樣訓斥過他,要博取學生的認同,還必須有心靈上的溝通,這就需要我們去傾聽他們的心聲,所以我們要更多地俯下身來聆聽學生的想法,這樣我們就會和學生建立一種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關系,學生的心里話會對你說,你才能解決他們中的實際問題。
馮恩洪教授說:“讀書可以使自己變得聰明,使自己變得更智慧?!睆?980年到昨天的晚上,他沒有一天不讀1個小時的書,讀書長智慧,當讀書使人對教育的認識,從簡單走向龐雜,再從龐雜回歸到簡單的時候,他發(fā)現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諦。養(yǎng)成讀書習慣,體會讀書樂趣,作為一名教師,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不讀書眼界就狹窄,理念就落后,只有通過不斷地讀書學習,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科教師提供有效地指導和服務,才能贏得老師們對我們的認可和尊重。
最后,把一直鼓勵馮恩洪教授的泰戈爾的一首詩同大家一起分享,這首詩的題目就是“播種”: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獲到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獲到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獲到的將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獲到的將是一個命運。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chuàng)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膽識。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離不開課堂變革和課程建設。
一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教育者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很多人贊美老師的工作,把教師比作是辛勤的園丁。然而,我卻不喜歡這樣的比喻,也覺得這種比喻并不恰當。園丁的工作是把花園里的參差不齊的草本修剪得規(guī)規(guī)整整,千篇一律。難道教師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個性的學生給調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殺天性,也是教育的失敗。教師的眼里既要有牛頓,愛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潔工人,因為社會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在某個階段落后,經過努力趕上。允許學生某個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許個別“超?!睂W生脫穎而出,這一切的參差不齊,才是教育的正?,F象,因為教師并不是克隆專家。
二是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情感,讓教育的感覺不是難受,教育的感受是走進享受。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認為“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的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所以,教師對每個孩子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更是如此。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边€有一句話這樣說:“諷刺和謾罵可使天才變白癡,鼓勵和贊美可使白癡變天才。”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贊美評價。
三是教育要讓學生徹底釋放自己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教育的關鍵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加特長的人才是中國社會發(fā)展需要。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輕特長。過分強調合格,過分看重學生的分數,讓分數說了算,而擁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令人遺憾。
最近閱讀完了馮恩洪教授的《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后,感悟頗多。給我感受最大的是:馮教授的例舉的一個“老虎辦學?!钡脑⒀怨适拢?/p>
老虎年過半百,吃了百雞宴。慶祝完50大壽后,他回顧前半生,真實也喜也憂。喜的是前半生混得還可以,好歹也成了百獸之王。憂的是社會上越來越重視教育,喊響了科教興國,又叫亮了尊師重教。校長這一職業(yè)越來越成為最讓人羨慕的角色。這個職業(yè),老虎沒干過,有點遺憾。于是他痛下決心,五十知天命,后半生什么也不做,就一門心思當校長。
老虎去學校自薦上崗,很遺憾,沒有一個單位敢聘請一個人人都怕的角色來做第一把手。正好這個時候《中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出臺了。老虎一想,我的前半生小有積蓄,我就拿出我的全部積蓄來毀家興學,圓我的校長夢。就這樣,森林動物學校開張了。
森林動物學校招生咨詢日時,家長問老虎:把娃娃交給你跟把娃娃交給其他校長有什么不一樣呢?老虎不假思索的回答:你把娃娃交給其他學校能學會一種或兩種本領,你把娃娃交給森林動物學校,保證你樣樣本領都能學會。森林里和人世間一樣,望子成龍啊!一個樣樣都能學會的承諾,讓剛出臺的森林動物學校第一年招生就盛況空前。很抱歉,好景不長,一個月以后,森林動物學校出現轉學風了。第一個轉學的是鴨子,老虎很驚訝,問鴨子為什么要轉學。鴨子告訴校長,我們鴨子家族的遺傳基因決定了我們在水里行,在地上不行,因為我們腿細,腿短啊。你要求我們水陸兩棲,每天水里還可以,要我在地上長跑五千里,我實在受不了。鴨子媽媽看到小鴨子一天一天地瘦下去,心疼不已,就告訴小鴨子:你爺爺水里行地上不行,你爹爹水里行地上不行,恐怕你也走不出這個誤區(qū),樣樣都會,不適合我們鴨子家族發(fā)展,咱們轉學吧。緊接著,第二個轉學的是兔子。那一天教過河,講完了過河要領,兔子犯難了,它對老虎校長說:“老虎校長,我的腳底板一沾水,我的腿從大腿根部抽筋??!樣樣都會,有命會的越多人家越羨慕,我現在到不了河當中就得沉下去,命都保不住了,會多會少一個樣!”兔子接受不了樣樣都會的教育,也轉學了。第三個轉學的是老鷹。那一天教上樹,老虎講完了上樹要領,老鷹想:展示我的強勢和智慧的機會來了。老師剛剛講完,它第一個站起來:“我能行,我先上?!彼鼜堥_翅膀呼啦呼啦地飛到樹上。老虎臉色嚴肅,告訴它:“動作不規(guī)范,退回原地重來?!崩匣⒁?guī)定,上樹要沿著樹干爬上去,不準張開翅膀飛上去,老鷹受不了這樣的教育,轉學了。就這樣,三個月后,最后一個動物也轉學了,森林動物學校黯然關門。這時候,一個不識相的小報記者找老虎校長作名人專訪,問它:當了三個月的校長有什么感受。老虎臉色嚴肅,從牙縫里就擠出一句話:校長這個活兒不是人干的,我再也不當校長了。
森林動物學校以美好的愿望開始,以失敗的結局告終,這個故事給我?guī)砹诉@樣的啟示:每個孩子他來自不同的家族,每個孩子的成長經歷不同,他后天的教育培養(yǎng)不同,他的興趣點不同,他的閱讀量差別也是很大的。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平時的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中,不僅研究教育教法,而且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因為時代在進步作為教師就應該不斷地學習與時代一去進步,因為我們的孩子他們在不斷地進步,他們對時代是不排斥的,他們的步伐是與時代同步的。所以作為教師,我不僅要不斷地學習,還要不斷地去研究學生,每天孩子在成長,每個孩子們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很多的新情況不斷涌現,我想這都是正常,說明孩子在一天天長大,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以前學生出現過的經典問題,但更多的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出現的一些新情況。當我發(fā)現這些新情況時,我喜歡擠時間把這些新情況及時地記錄下來,當我在慢慢地的過程中,我也會逐步明白了學生為什么會這樣,我也會慢慢明白了我作為教師該如何處理學生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尋找可行的適合孩子成長的方式方法。比如前不久寫的一篇我的教育故事《眼圈紅了》。
我想我們的成年人在處理孩子出現的問題時是否可以冷靜地察看前因,和孩子分析多種后果。讓孩子逐步認識到自己在這件事上的做法上的不可取之處,我想建議家長不要打孩子,咱們管孩子以理服人。我在處理學生未交作業(yè)的情況我不同的學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這個學生我就是單獨找他談,了解學生未交作業(yè)的原因,然后分析問題,把我解決問題的方式寫出來,和家長朋友們商量,討論。
通過這樣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我覺得這個孩子很愿意聽我的話,知道江老師是在為他好,當天他及時補完了昨天的作業(yè),那幾天的作業(yè)他也是做得格外的認真!我作為教師也沒有因為學生的一次不交作業(yè)而氣得頭痛。我想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對待每一個學生每一種性格的學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們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不是發(fā)現孩子一點的錯誤就不放,而是聲嘶力竭地勞心勞肺地苦苦掙扎,這樣老師傷身體,學生也傷心。
做一名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的教育將是我在教育事業(yè)是不懈追求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