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閱讀了《瓦爾登湖》這本書,得到了啟發(fā)頗多,收獲了很多感悟,除了向大家推薦這本世界名著,同時也分享自己的心得。梭羅是一位哲學家,因此他的書籍往往不是簡單的寫故事這么簡單,即便是像瓦爾登湖這樣的散文集,也是充滿了人生和反思,讓我們產(chǎn)生哲學上的思索。
在書中的《經(jīng)濟篇》中,梭羅與附近的農(nóng)民們生活在一起,他通過這段時間的交往,了解到了他們的生活狀況,與富人的生活生產(chǎn)了巨大的發(fā)叉,底層人民的生活非常艱難,當他們還在為謀求生計而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時,富人們卻是驕奢_逸的另一番姿態(tài),這樣強烈的對比讓梭羅感到非常不公平,認為奢侈的生活方式阻礙了人民的共同利益,有礙于社會的發(fā)展進程。
在書中的《閱讀》一篇中,梭羅闡述了自己對讀書的思考和心得,而讀書是人類共同的話題。他認為讀書是一種崇高的訓練,可以把自己變得更加完美,有助于自己的生活,讓人生有了厚度。如今,我們也面臨著教育的思考,為什么核心的技術(shù)和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都來自于西方國家,同樣是非常重視教育,我們泱泱大國卻沒有核心競爭力?
讀了瓦爾登湖,也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其實并不是直接用金錢就可以買到的,因為這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并不是物質(zhì)的,只是間接地輔助。而勞動才是獲得幸福的本源和根本,梭羅在《種豆》一篇中,親自種地,收獲豆子再賣出,從這樣的生活體驗中,他揭示了幸福和快樂的本質(zhì)!
以后我要做一個愛勞動、愛學習的人,讓自己獲得幸福!
蘇東坡有言: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張琴,一壺酒,一溪云。梭羅在《瓦爾登湖》寫道:我想飲更深的水,想去繁星鋪底的天河垂釣?!锻郀柕呛芬运枷氲母彺虼┈F(xiàn)實的銅墻鐵壁,為我們的生活打開一扇窗,他無心勸導(dǎo)他人,只真誠地給我們讀者拋出一個憑窗遙望的。
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壓縮了地理和疆域,喧嘩浮躁的風沙早已彌蓋了心靈的沉靜。梭羅掙脫時空的藩籬,將身心遠離塵囂,追求在自然的安謐中一種本真的生存狀態(tài),找尋一種更詩意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在長達兩年的里,他以自然為友,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晨興理荒_,戴月荷鋤歸。他崇尚自然,樂于湖水、和飛鳥,閑來或在船上吹笛,或在湖邊垂釣。
《瓦爾登湖》已出版一百六十多年,而今時代巨變,社會發(fā)展迅速,人類世界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繁華發(fā)達無所不在。然而,瓦爾登湖在仍未被人們所遺忘。初讀時不知其中詩意的添補,正如徐遲所說,在繁忙的白晝讀它,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好處,直到黃昏,漸漸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梭羅是一棵,超脫人世,卻在瓦爾登湖的夕陽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們都要去找尋并堅守內(nèi)心深處所熱愛的生活,終有一天,你歷遍的山河會全然化作塵埃,當塵埃已鋪滿你的目光之外,再也看不見海,愿你也停不下來,心里那泓湖水還在,那里風清月朗,湖光十色,那里日暮溫柔。
梭羅對生活的理解是在與自然的相處中得到升華的。“親近自然就是親近自己心靈,遠離自然也就是遠離了自己心靈?!睍腥绱苏f道。這與中國古老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對自然的崇拜異曲同工。熱愛生活的人必然是熱愛自然的,自然是一切生命的源頭,探求生活的本質(zhì)離不開對自然的感悟。
《瓦爾登湖》中蘊含了一些東方色彩,在對湖畔生活和思想的一點一滴描寫中,我感受到了莊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即自然界與人的精神相統(tǒng)一。只有完全拋棄塵世的雜念,與自然融為一體,心靈方能找到歸宿。
瓦爾登湖畔的生活是樸素而又簡單的,而透過生活與現(xiàn)實,他所聯(lián)想和展示的思想?yún)s如禪宗一般深邃。梭羅信仰宇宙規(guī)律中的永恒,他從釣魚之中質(zhì)疑人本能的存在與否;他從冬日狐貍的聲音中思索是否禽獸與人類一樣擁有文明……
當身邊一切的平凡成為經(jīng)典時,我想,我只能仰望。
正如佛曰,一花一世界。細微的東西,用心靈才能看清。
學會觀察,試著像梭羅一樣的思索,時刻保持一顆對世界的好奇心,平凡便成為偉大,淺顯便成為深刻,稍縱即逝的思緒便成為永恒的哲理。
一篇散文,即是一篇美文,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洗滌了人們干涸的心靈。梭羅的《瓦爾登湖》,就像這塵埃之中那一顆閃耀的明星,微微的光亮卻可以照亮整個世界。
“我獨自漫步在這久違人間的瓦爾登湖,海天一色,沙鷗翔集,白光點點。這里并沒有塵世間的喧囂,更沒有心靈中的浮躁,是一片世外的凈土,精神寧靜之所……”一點一滴對于瓦爾登湖的描寫,讓人們從平華無實的語言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偉大,這片不為人知的世外凈土其實是另有所指。在當時那個烏煙瘴氣的渾濁的社會,梭羅在這一方,更能尋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和目標,找到前進的價值,不去混淆那渾濁的社會,才是他內(nèi)心最真實的選擇。
審視現(xiàn)在的社會,心中頗有感慨,有些現(xiàn)代的作家,寫文章并不講求質(zhì)量,只是一味的追求效率和速度,甚至三天就能出一本書,一個月能出五六本書!而梭羅,為了寫這本舉世聞名的瓦爾登湖,在那里安靜想一的生活了整整五年,才用一顆沉著淡定的心,在寧靜之中做出了這部曠世之作!帶給人的不僅僅是精神的震撼,更是美景在平凡中的偉大和在人們心中的印象。
細細的品讀梭羅的《瓦爾登湖》,腦海中是一片鳥語花香的感覺。望著海天一色的天氣,有幾朵白色的云彩在那里無憂無慮的飄蕩著,沉靜的海面如同一塊藍色的寶石。也如同歐洲人深藍色的眼睛,靜靜地注視著這個心靈寧靜的一方凈土。在這個地方生活,沒有喧囂,也沒有任何的浮躁,只能靜靜地拿起筆,用內(nèi)心的情感來靜靜地寫出人與自然相依相偎的美好感情……
《瓦爾登湖》是本特別的書,他沒有熱血的劇情或是極盡華麗的語句。但這是一本讓人讀來很舒服的書,他的平靜并不是浮于表面的,是在字里行間的無處不在的真正的心靈深處的安靜。
《瓦爾登湖》的作者盧梭,將自己放在人煙稀少的瓦爾登湖,洗凈所有的浮華,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雖然生活的很清貧,但盧梭也尋到了一個很難能可貴的東西——心靈的澄凈。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小時候的一次旅行。那次我和父母去了個偏遠的小山村,游客很少,只有小小的幾家農(nóng)家樂的旅館。我們坐在簡單的床上,透過窗子就能看見遠處潺潺的流水和碧綠的山石。在遠山的深處,是幾個小瀑布,站在山谷之中,耳邊是瀑布悅耳的聲音,深吸一口氣,仿佛真的來到了世外的桃源,避世的隱居。
直至現(xiàn)在我還記得這種感覺,那是種真正的心靈的寧靜,只有時光在細細流淌。
我們當然不可能像盧梭一樣,去瓦爾登湖畔隱居。但我們可以在自己心中建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瓦爾登湖”。城市的生活有太多的喧囂,所以我們有的時候也需要片刻的寧靜。
當名利、金錢、控制了我們的時候,人們心中也越發(fā)需要一個“瓦爾登湖”,讓“每一個清晨都是一個愉快的邀請,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樣的簡單,也許我可以說,同樣純潔無瑕?!?/p>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碑斈愕男撵o下來的時候,再去拜讀這篇神的思想吧!
這本書寫于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fā)展時期,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更高的權(quán)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yè)文明、喧囂社會擠壓著人類、侵蝕著人性。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畢業(yè)于哈佛的這位智著,他單身只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他特立獨行,懷著一顆向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成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里,孤獨在思想中!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閑暇的余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后,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升直到艷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p>
他靜靜的卸載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每次看他的書都是一種震撼,他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凈水般澄澈。他讓我感到敬畏,原來一個人的生活這里是這樣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然短暫而又意蘊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而且是精妙絕倫,世上這樣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許吧。
梭羅短暫的一生中,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復(fù)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做生命的舵手,揚帆遠航。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guī)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么的焦慮來擾亂內(nèi)心的寧靜。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于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他提倡儉樸生活,并不是讓我們要粗茶淡飯或是節(jié)衣縮食,而是想要讓我們多聽聽新的節(jié)奏,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價值,只是孤獨,恬靜,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發(fā),讓一根頭發(fā)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主人公以前吃喝輸光了家產(chǎn),但是親人并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著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guān)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chǎn)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我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fā)生,最后只留下自我活著,然而經(jīng)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yīng)對自我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里與老牛為伴,寄托著自我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盡管不幸發(fā)生在自我身上,但卻慶幸自我以前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fā)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里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jīng)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后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潛力,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當他發(fā)現(xiàn)間接害死自我兒子的使自我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取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著,只要活著,只為能夠活著。
生命原本脆弱,你卻要堅強的活著?;钪拍芨杏X生活的幸福真諦,只有在你遭遇不幸時,你才知道你要珍惜生命,享受快樂。
《活著》這部小說用一種輕松幽默的方式闡述了一個凄婉悲慘的時代命運?!痘钪方?jīng)歷了中國歷的大動蕩時期:抗戰(zhàn)、內(nèi)戰(zhàn)、大躍進。富貴自甘墮落輸?shù)袅俗嬲?,氣死了父親,妻子家珍帶著兩個孩子獨自離開,他被抓去做了壯丁,家破人亡。
妻子家珍與富貴團聚,鳳霞卻成了啞巴,弟弟不幸夭折。我覺得最令人痛心的情節(jié)是有慶的死和鳳霞收獲幸福初為母親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命耗盡,生活的苦難告訴了他,只有在險些喪命時,才懂了幸福的真諦,人只有在孤獨絕望的時刻才會如此深切的想著一定要活著,一定要活著回家去。
中國在變,時代在變,人也在變,但是最痛莫不過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家珍親眼看著女兒死去,卻因為—有經(jīng)驗的接生員造成無法扭轉(zhuǎn)事實,這種母愛的痛又怎會輕易理解。
—鳳霞生孩子出現(xiàn)反動的接生員,營造了一個幽默搞笑的氣氛,教授吃了七個饅頭撐暈過去,這種方式表現(xiàn)的時代的迂腐,不然種種悲劇是不會發(fā)生的,這種情節(jié)令人感到悲哀憤怒,讓人的生命再次被詮釋得脆弱。
《活著》這是一部意味深長的—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筆直的。活著才能體會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活著才能體會到挫折和不幸所帶給我們的種種,才會更加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更是一種歷練。
余華的《活著》這本書是通過別人介紹才知道的,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很感人,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為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前天自己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shù)人或者嘆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jīng)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里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zhàn)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yōu)闋帗屖S嗟陌l(fā)了霉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chǎn)后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后,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xù)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jīng)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么在這個時候會為了一個并不關(guān)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里痛斥大罵這個余華,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弄那么悲慘,仗著自己有點才華就那么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嘆服作者的文學藝術(shù)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shù)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作家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的評價,艾米麗對《活著》的語言、情節(jié),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yōu)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guān)于生、死、命運的內(nèi)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xiàn)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yīng)該讀一些永恒的東西?!痘钪肪褪沁@樣一流的作品”。
《水滸傳》這這本書大家并不陌生,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根據(jù)歷史故事寫出來的一本小說。
這這本書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后期一場驚心動魄的農(nóng)民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作者充分暴露了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殘忍,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殘酷現(xiàn)實。
在《水滸傳》中,塑造了許多英雄好漢的形象,如: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沖等108個英雄好漢。
在這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花和尚,魯智深。他原名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jīng)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jīng)略府提轄。在渭州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將鎮(zhèn)關(guān)西打死,被官府追捕,無奈之下,他被介紹到五臺山當和尚,智真長老賜他法號智深。讓他也有了安身之處,但他難守清規(guī),于是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好讓他去投東京汴梁大相國寺安身,于是他在大相寺看守菜園,收服了潑皮,又倒拔垂楊柳,與林沖結(jié)拜為兄弟,后來在野豬林救了刺配滄州的林沖,最后上了梁山。
魯智深的容貌和他的性格完全不同,他長的兇神惡煞,但是卻有著愛憎分明,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膽大心細的性格特點,這些特點,說明了魯智深充滿了正義感,讓人在黑的封建社會中看到了光明。
金圣嘆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魯智深,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魯處,他也有些粗魯,論精細處,他赤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真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說了魯達許多的好處,讓人敬佩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