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范文7篇

| 陳惠21147

做人和做事是相互創(chuàng)造、相互生成的過程。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1

決定看盧勤的書,是因為自己一次深夜里看電視,聽了她的講座,被她的觀點吸引。我上網瀏覽了關于她的介紹。這是我國教育界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專家,她30年如一日地向廣大的家長和少年讀者奉獻她的愛心。人們稱她為“知心姐姐”,這就是盧勤。

《做人與做事》是一本青少年思想品德和價值教育的讀物,作者盧勤憑借著多年從事少年兒童教育的經驗,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探討了當代少年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這本書行文流暢,娓娓道來,融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讀性為一體,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素質教育讀物。

學習做人與做事,不僅孩子需要,家長也需要。這本書的每一章節(jié)都有兩個部分:“寫給孩子”、“寫給爸爸媽媽”,是一本孩子和父母一起讀,進行互動教育的好書。它告訴我們家長要放下架子,與孩子“平起平坐”,學會與孩子交流。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認識世界的能力越來越強,他們的獨立傾向也在增加,他們對周圍的現象和父母的言行有了自己的看法,性格更加成熟起來。這時,家長放手讓孩子獨立面對處理一些事情是必要的,家長要學會與這一時期的孩子溝通的技巧,觀察、傾訴、關注、理解、鼓勵,注意自身的語氣、聲調,講民主,使孩子感到個人的人格受到尊重、平等,才能與家長傾心交流。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最具有影響力,成人的觀念直接影響孩子情感、思想的發(fā)育?,F在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殊不知父母的每一個小節(jié)孩子都看在眼晨。學生在學校里所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回到家被父母的一兩句話抵消了。這無形中使孩子對思想品德教育產生了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我認為孩子與父母、學校要互動才能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否則單方面針對孩子的教育將難以奏效。

讀完此書當自己開始接觸及了解這位教育專家的時候,我感嘆自己的浮躁,惋惜自己的膚淺。從她的身上感受了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教師需要的不僅是專業(yè)知識,更是科學的態(tài)度,更是誨人不倦的愛心。早期智力開發(fā),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早期思想、品德及情感的培養(yǎng),早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則更重要。因為它為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確定方向并提供動力。

《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2

《做事先做人》這本書,工作之余陸陸續(xù)續(xù)看了些,收獲不少,當要真的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困難。因為這本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難以概括表達清楚。所以,在這里只是根據我所理解來談談讀了這本書后的一些體會??傮w的感覺是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告誡我們怎樣做人。最直轉自接的感受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先做人,后做事。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為人之道才是根本。

知深淺,知是非,知廉恥,知輕重,其實是做人最起碼的標準。我認為,只要我們立足做人的“四知”,做事一般不會偏離方向。所以,看了這本書的最深感受是: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內容概要:一生做的最多的就是工作,工作給人的也應是最多?? 工作對你意味著什么?你認為自己屬于哪種人?你在為誰工作?為什么不從小事做起?你將優(yōu)秀藏在了哪里?是什么阻礙了你的發(fā)展?你是否只做了上司吩咐你做的事?有人可以限制你嗎? 這些關于完美職業(yè)理念的經典問題,有些人剛開始工作就明白了,于是,他們從中體會到了成功,使自己變得富有;而有些人工作一輩子也沒弄明白,于是,他們始終與平庸為伍,精神和物質也永遠貧乏??

《做事先做人》讀后感,來自卓越網的網友:一個窮困的少年,憑借自身的勤奮與智慧,用幾十年的時間,完成了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財富創(chuàng)造神話。其在世道低迷之時屢屢出手并賺得衣缽滿歸,資本市場叱吒風云收獲豐厚的經典案例也被列入世界管理大師的商業(yè)教程。超人,在以120億美元的財富成為港澳臺百富榜首富的同時,也以濃縮了無數人財富締造夢想的親身經歷成就了自己在華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做事先做人的讀后感,來自當當網的網友:人一生做的最多的就是工作,工作給人的也應是最多??工作對你意味著什么?你認為自己屬于哪種人?你在為誰工作?為什么不從小事做起?你將優(yōu)秀藏在了哪里?是什么阻礙了你的發(fā)展?你是否只做了上司吩咐你做的事?有人可以限制你嗎?這些關于完美職業(yè)理念的經典問題,有些人剛開始工作就明白了,于是,他們從中體會到了成功,使自己變得富有;而有些人工作一輩子也沒弄明白,于是,他們始終與平庸為伍,精神和物質也永遠貧乏。著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尼爾?卡尼曼說:“社會贊許工作。”我們應該讓工作贊許我們的人生。

做人做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它涉及現實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功成名就的人善于從平凡的點滴中提煉總結,庸庸碌碌的人或許終其一生也無法參悟知曉。

《做事先做人》這本書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觀念融會貫通,以翔實的內容、生動的實例、精辟的道理、辯證的態(tài)度清晰有力的對做人做事這一深奧的學問進行品析,揭示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規(guī)律,如“誠信做人,精明處事”,“關注細節(jié),做好小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張弛有度,左右逢源”,“端正心態(tài),把握時機”??短短幾個字,引人深刻的思考,給人無盡的啟迪,使人恍然大悟。

“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并不影響它聳立云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并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誰也無法動搖其包容萬物的地位??”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誠然,不顯山不露水的平淡才是做人的極致,謙遜含蓄融入人群的低調才是個性的最高境界。如今

人們處于信息包圍的時代,激烈的社會競爭、緊湊的生活節(jié)奏讓人心緒浮躁,為求出名為求出位各種“門”事件源源不斷,各類跳梁小丑在充斥經濟利益的大染缸中翻騰,但霓虹燈再閃耀也掩蓋不了巴山夜雨、獨上高樓情懷的無盡魅力。寧靜的心緒像秋水般清澈,像白云般舒暢,像綢緞般柔順,這種抱樸歸真的境界讓人面帶微笑,揚帆起航。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靜淡泊,是一種優(yōu)雅平和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種豁達成熟、博大寬廣、超然灑脫的個性境界。但這不是說要無欲無求,不思進取,相反是要眼光宏大,志存高遠。所謂無欲則剛,寧靜淡泊是追求遠大理想的漫漫長途中必不可少的心境,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生活變化紛紜,社會充斥誘惑,他們使人安寧的內心經受考驗,讓人原本的理想受到威脅,此時此刻寧靜淡泊的內在修養(yǎng)就如同堅實的防護罩,使人不受繁華世界喧囂的干擾,讓人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自己的工作中,進而成就事業(yè)。

教師長久以來被贊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需要戒驕戒躁、謙遜踏實,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感悟處事的哲學。用善良、寬容、淡泊、謙遜、友愛來浸染潤拭莘莘學子純粹清澈的心。

“平日待人接物要敬老尊賢;保持開朗個性以誠信處世;凡有要務在身當全力以赴?!薄蹲鍪孪茸鋈恕纷屛抑雷鋈耸亲鍪碌幕A,做事是做人的體現,生活的現實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如何肩負工作責任、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學習如何處理得失關系、利弊關系;學習如何在耄耋之年回頭看,感到不枉此一生。

《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3

在這個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康德語

所謂事在人為,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著無人之事或無事之人。人和事作為主體和客體,從根本上是不可分割的。人是事的靈魂,事是人的詮釋。因此,做人和做事即是分立的,也是統(tǒng)一的,究其根本,做事既做人。人和事可用形影來比喻,身正不怕影子斜,人和事的問題實質上歸結于形的問題,故先做人后做事。

首先,做人要有好的品質。曾經聽過一堂講座,記得老師的一個問題:“去西天取經的為什么不是別人,非要是唐僧?”答案只是一個“德”字。一個人哪怕你再有能力,如果缺少“德”,這樣的人是不會得到尊重的。道德,溯源于老子道德經。

“道”— 宇宙萬物自然的本質和法則,他的定義是以崇尚自然為主的道家和以提倡倫理為要的儒家是一致的。是形而上無法進行抽象描述的哲學概念;“德”— 道家的定義是:宇宙大自然萬物運行的規(guī)律。是形而下的、可以通過探索得知的規(guī)律。儒家把他引申為專指人類社會的行為標準和完善個人良好素質的終極標準。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一句話,讓我久久不能忘記,心是什么?決定成功的不止是自身的能力,還要有入世的胸襟。試想一下,一個集嫉妒、情緒化、斤斤計較于一身的人,又怎么可能有博大的胸懷、包容的心呢?缺少了包容,你就會忘記“與人為善”。現在雖然強調“彰顯個性”,可是做人要時刻保持一顆謙虛的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才可以更進步。

同時,要懂得知足常樂,知足并不是滿足于現狀,而是保持積極、樂觀的一種心態(tài),人生就是對自己一次次的超越,哪怕超越只有小小的一步,知足就是用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去實現人生的理想。如果一個人活在埋怨與嫉妒里,在雙重折磨中,自己不但要忍受內心強加給的痛苦,還會因為埋怨和嫉妒喪失信心,做一些違背常理的事情,最終導致失去朋友、失去自我。每個人都有自己優(yōu)秀的地方,我們需要做的是學習和享受別人的成功,而不是嫉妒,試著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用最美麗的語言“微笑”去交流,美好就會在你的微笑中灼灼盛開。

金錢是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很多人為了錢,失去了善良本性,成為金錢的奴隸。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苯疱X可以證明一個人的價值,但是,需從正道的獲取,貪婪是罪惡的源泉。

另外,要不斷的學習進取,周恩來總理說:“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敝腥A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是怎樣一筆莫大的財富,我們又傳承了多少?社會在進步,知識是提高自身內在素質的唯一方式。曾經有一位老師教大家中國古代文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才知道老師是澳大利亞人,然而老師豐富的文化底蘊,讓眾多中國人汗顏,老師說:“不論多忙每晚一小時,堅持讀書?!?/p>

正是因為持之以恒的學習,才有了書香飄逸盈滿懷。而誠信卻是做人的根本,在瑣碎的工作和生活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在講信義的同時,高中作文,要做一個勇于承認錯誤的人,看到自己的缺點,肯定別人的優(yōu)點,鞭策了自己,鼓勵的別人,最終學習了別人的優(yōu)點,何樂而不為的事情為什么不去做呢?

最后,要有好的性格并善于吃虧,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fā)光,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你才會具有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美麗是不會因為容貌、身材、衣著…….而是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一個聰明的人是不會讓情緒左右自己的,現實很殘酷,一句幽默的話,給別人快樂的理由,給自己改變局勢的能力,怨天尤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真正可以幫助你的人只有自己。

老人常說:“吃虧是福。”一個福字蘊涵了多少道理,在你為別人著想的情況下,你才會獲得回報,你會因為幫助別人而快樂。

老子云:“無為而無不為,”無為--不隨意而為,不違道而為。若不會做人又何來做事,如果連做人都不會有何來成功?先做人后做事,人品即事品,故先做人后做事,人事皆一品。

《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4

最近,媽媽給我送給我一本書——《做人與做事》。它的作者是知心姐姐——盧勤。這本書有點特別,書上面特別注明了寫給孩子的,寫給爸爸媽媽的。

“人要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才能學會走路。”這是馬克思說的話,用笑臉迎接失敗,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不幸吧!書中講到了一個故事:一個高三女孩,平時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是三好學生。參加高考后,她覺得自己考糟了,天天坐立不安,想到落榜后人們的白眼,她再也忍受不住了,懸梁自盡了。更令人惋惜的是,高考成績公布后,她的成績超出錄取分數線7分!這個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良好的承受失敗與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恢復能力和百折不撓,不向失敗屈服的精神,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質。

記得我以前也是,如果考試偶爾沒考好,就會害怕得把考卷藏起來,不讓同學知道,怕同學們笑我,以后,我再也不會這樣了。當我們失敗的時候,我們要想:“太好了,我可以品嘗一下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的滋味,我可以鍛煉自己不怕失敗,我肯定有機會再去體會成功的喜悅!”至于人家怎么議論你,那是人家的事,你不必去管,笑笑就行了。

《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5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做人與做事》。這本書是知心姐姐盧勤寫給我們和家長的一本書。讓我們親子閱讀,幫我們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

這本書的第一篇名就叫做“好心態(tài)能改變你的世界”。有一篇叫:“太好了”。在我們的心里有兩個小人,一個小人的名叫“太好了”,而另一個小人的名叫“太糟了”,和“太好了”的小人做朋友,每天生活在快樂的世界里,而和“太糟了”的小人做朋友,每天就生活在失望的生活里。所以,不管我們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要對自己說:“太好了,我今天我有機會打敗你了!”

還有一篇名叫“我能行!”在我們的心靈里有兩扇大門,一扇叫“我能行”,另一扇叫“我不行”。這兩個詞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里面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在生活中要對自己說:“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勇于說“我能行”的人,不論做什么事都能勇敢面對。而總是說“我不行”的人,總會被困難所打倒。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今天若不行,爭取明天行!

讀完這本書,就像送走了“太糟了”先生和“我不行”先生。告別“太糟了”,告別“我不行”。讓“太好了”和“我能行”陪我們成長。我相信,成長的道路上會出現光明的。

《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6

《做人與做事》這本書是盧勤寫的,盧勤是一位“知心姐姐,當我看她的照片時,我覺的她很愛讀書,她和我們班的班主任老師一樣和藹可親。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人活著,總要做點事。無所事事,虛度年華,是最沒有出息,最沒有價值的“。做點什么事呢?做點令人滿意的事,做點對人民有益的`事,做點使他人生活更美好的事。一句話:做點好事,不做壞事。做好事不容易,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更不容易。能不能做到,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有了知識,有了基本的技能,就能做事,但不一定就能做好事。做事能否有益于人民,關鍵在于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為習慣。

因此,只做好事,不做壞事,其更本還在于要學會做人。這更讓我明白了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健身、學會審美、學會創(chuàng)造。

在這本書中,我喜歡這幾句話:”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別人說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這點行,我在那點行;今天若不行,爭取明天行;不但自己行,幫助別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爭取全面行,創(chuàng)造才最行。這幾句話讓我想了很久,體會了很長時間,盧勤姐姐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她的言語讓我在生活中找到了目標,有時候一句話能影響人的一身,我希望這句話能影響大家、激勵我們前進。

《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7

今天,我讀了《做人與做事》這本書,它令我深有體會。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做人要往好的方向想,不能老想“太糟了”,否則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要經常想“我能行”。雖“我能行”和“我不行”只相差一個字,可意思卻完全相反。因為“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備的心態(tài),是充滿自信心的表現;而“我不行”是失敗者不能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想要讓自己快樂,就必須先讓別人快樂。在別人急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可以伸出援手幫助別人,就會感到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快樂人生的三句話:1、“太好了”;2、“我能行”;3、“你需要幫助嗎?”

《做人與做事》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事先做人,是因為人格在空間上決定了做事的空間;做人先做事,是因為為人的各種素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本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開發(fā);人的能力,只有在做事中才能發(fā)揮。

10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