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新中國成立后,把陽歷1月1日定為元旦,由于元旦是在我國民國時期才誕生的,下面給大家分享關(guān)于2024元旦放假時間安排(附日歷表),歡迎閱讀!
1月1日(周一)放假,與周末連休。2023年12月30日-2024年1月1日,共計3天。
元旦簡介
元旦,即公歷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shù)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shù)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元旦”通常指歷法中的首月首日。
在我國,“元旦”一詞古已有之,在文學(xué)作品中最早見于《晉書》。我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是很不統(tǒng)一的,歷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
辛亥革命后,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nóng)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guī)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歷年”、“新歷年”或“公歷年”。
元旦加班費的算法:如果勞動者被安排在元旦節(jié)當(dāng)天加班的,則當(dāng)天至少有三倍工資的加班費;如果被安排在其他休息日加班其不能安排補休的,則至少有雙倍工資的加班費。
5.20、520——我愛你。
20.13、2013——愛你一生。
52.40、5240——我愛死你。
2.40、24.00——愛死你。
24.06、2406-——愛死你啦。
5.30、53.00、530——我想你。
53.40、5340——我想死你。
34.06、3406——想死你啦。
20.99、2099——愛你久久。
15.73、1573——一往情深。
19.20、1920——永久愛你。
13.14、131.40、1314——一生一世。
33.44、3344——生生世世。
元旦給同事或生意伙伴發(fā)紅包,可以發(fā)以下紅包數(shù)字。
0.66、6.60、6.66、66.60、66.66——順順順順、一帆風(fēng)順。
元旦給好友、閨蜜發(fā)紅包,可以發(fā)以下吉祥數(shù)字。
0.99、9.90、9.99、99.90、99.99——長長久久。
中國人都比較喜歡帶“8”的數(shù)字,元旦紅包可以發(fā)以“8”結(jié)尾的數(shù)字。
1.68、16.80、168——一路發(fā)。
1.78、17.80、178——一起發(fā)。
1.88、18.80、188——一直發(fā)發(fā)發(fā)。
0.88、8.80、8.88、88.80、88.88——發(fā)發(fā)發(fā)。
吃雞蛋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xí)俗,在吳晉間的《風(fēng)土記》中已出現(xiàn)。《風(fēng)土記》說“正旦,當(dāng)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rèn)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
五辛盤
作為元日食品最早見于吳晉間周處的《風(fēng)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耙灾l(fā)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
湯餅
是指古代凡小麥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
年糕
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糍”等名稱。6世紀(jì)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制法,北朝《齊民要術(shù)》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
椒柏酒
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藥,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
桃湯
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
膠牙餳
隋杜公瞻注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膠牙餳實際上此俗寄托了長壽的美好愿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
古代最早的元旦指的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春節(jié)這一天,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tǒng)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guī)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nóng)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民以食為天,在中國古代,完成了莊稼的收割,勞作一年的人們會準(zhǔn)備豐厚的食物來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為有年”,俗稱“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會,吃團圓餐的記載。
北宋呂原明《歲時雜記》中提到:“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馎饦,或此之類?!闭f明當(dāng)時汴梁百姓會準(zhǔn)備面條之類的食物來過年。元旦的習(xí)俗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