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案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2、通過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進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
重點:初步認識直角,會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難點: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你還記得角的各部分名稱嗎?
生;頂點,邊,邊。
師:同學們學得真不錯。
1、認識直角
課件出示:國旗、椅子、單杠,找出以上實物中共同具有的角。
請同學上來指一指。
師:這些角有什么特點呢?
師:老師今天又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數學當中的新朋友了,我們叫這種兩條邊都是直直的角為直角,今天我們的學習任務就是來認識直角,判斷直角并且會畫一個直角。
出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板,不同方向的直角,都是直角。
師:請同學在三角板上指出一個“直角”。
學生試著指出“直角”,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完整地指。
2、師: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呢?
生:不好判斷。
師:那我們先排除幾個肯定不是直角的角。
師:這兩個角很明顯不是直角可以直接判斷。
生:三角板。
師:三角板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那怎么幫助我們呢?
師:老師把第二個角帶到了黑板上,請同學想想如何用三角板進行判斷。
師:先將頂點對齊,再對齊其中一條邊,看另一條邊是否對齊。
師:那我們現在一起看看這兩個角到底是不是直角。
3、現在用你手中的三角尺,判斷一下你的數學書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成果展示。
小結:介紹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先將這張紙上下對折,再沿著折痕對折就可以得到一個直角。
師:你有沒有驗證一下,你折的這個角是不是直角呢?
5、師:跟你的同桌說一說,你還在哪里找到直角了?
出示幻燈片,欣賞直角。
6、畫直角
師: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我們是如何畫角的。
生:先畫一個頂點,再畫兩條從頂點出發(fā)的邊。
板演畫直角并說說畫法。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直角的畫法。
學生用三角尺畫一個直角,教師巡視。
1、第一關、下面哪幾個圖形是直角?
指名學生回顧判斷方法,學生獨立完成。
2、第二關。數一數有幾個直角
學生獨立完成。
3、第三關。在方格紙上畫直角(從給出的點畫起)。
學生獨立完成。
4、把下圖中的長方形去掉一個角,還剩下幾個直角?
小組討論
說一說,假如你是直角,你要交給大家什么知識,怎樣介紹你自己呢?
本期數學教學仍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有創(chuàng)新、開放精神的主動學習,同時,努力培養(yǎng)學生嚴謹、塌實的優(yōu)良習慣,從而達到二年級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要求。
本年級學生67人,總體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yè)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yǎng)和訓練。
以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為教材。
(一)教學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guī)律;有發(fā)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數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2、口算的分階段要求:
┌────┬────────────——┬─────────────——┐
│ │ 單元結束時 │ 期末 │
│ ├─────┬──────——┼──────┬──────——┤
│ │平均錯誤率│ 速度 │平均錯誤率 │ 速度 │
├────┼─────┼──────——┼──────┼──────——┤
│ │ │絕大多數達到 ││絕大多數達到 │
│表內除法│ 6%│ │ 4%以內 │ │
│ │ │每分鐘做8題 ││每分鐘做10題│
└────┴─────┴──────——┴──────┴──────——┘
(二)教學重點:
1、表內除法。
3、用數學解決問題。
(三)教學難點:
培養(yǎng)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1、認真?zhèn)浜谜n,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扎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fā)言機會,激發(fā)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fā)展優(yōu)生的思維,培養(yǎng)優(yōu)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fā)展。培優(yōu)主要體現在兩個途徑上:
(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后,安排適量發(fā)展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
(3)、利用每周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組織愉快的思維訓練。
1、鉆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盡量不留作業(yè),或只留興趣性、發(fā)展性作業(yè)。
3、對學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學生,作業(yè)布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和心理負擔。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內容課時
1解決問題5
2—5表內除法(一)16
6—7圖形與變換6
7—8表內除法(二)6
8—9萬以內數的認識7
11克和千克3
11—14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3
15統(tǒng)計4
16找規(guī)律4
17—18復習8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要點分析
教材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學習兩步應用題的開始,先通過圖文應用題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主要以加減復合的應用題為主,適當的再出現乘加、乘減復合的應用題。在教學中可以從一步應用題出發(fā),再慢慢的使它轉變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以便使學生更好的認識兩步應用題的結構以及它與一步應用題的聯系與區(qū)別。向學生介紹小括號,并能夠正確的使用小括號,會利用小括號列出兩步應用題的解答算式。
重、難點:
1.會分析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找出中間問題,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夠正確的使用小括號,利用小括號列出兩步應用題的綜合算式,而且能進行計算。
關鍵:會分析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式解答應用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會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會用分步和綜合兩種方法來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并學會正確的使用小括號。
1、加減、連減應用題
第一課時:加減兩步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具、學具準備:教科書第1~3頁游樂園情境放大圖片或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師: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游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把畫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戲場景中(見課本圖)。
師: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選取了中國國家足球隊參加20xx年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qū)十強賽的內容,通過計算總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不必強求學生必須利用多種方法,只要解決問題就可以了。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解答后讓學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啟發(fā),加深理解。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反思: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問題的解決采取與之相關的信息,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數學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題的思路,初步學習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步驟與方法。課堂上老師采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自覺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第二課時:連減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學連減應用題,教科書第5頁的例題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兩步連減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并會列綜合算式。
2.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教科書第5頁的掛圖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教師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讓學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20-7= 19-9=
2.一輛空調車上有42人,中途下車8人,又上來16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要求學生自己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計算并說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義。
二、新授課
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兩步應用題”(出示課題:兩步應用題)
1.教學例2。
出示教科書第5頁的掛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畫面。
(1)提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根據畫面的內容編一道應用題。
可先讓學生自由編題,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個面包,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個,第二隊小朋友買了22個,現在剩下多少個?
(2)全班同學讀題后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根據“一共做了54個面包,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個”這兩個條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隊買后還剩多少個)怎樣列式?[54—8=46(個)]
那要求還剩下多少個?又該怎樣列式?[(46—22=24(個))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鞏固整十、整百數的加減的口算及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3、引導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算法,體驗合作快樂。
0~9數字卡片,實物投影儀
(一)導入新課:
加與減(一)練習課
(二)指導做練習
1、指導完成練習七第1題
(1)學生先審題,再以開火車形式口算
(2)取“整十、整百”的數的口算,讓學生說說口算過程。
2、完成練習題2
(1)學生獨立審題,完成(1)、(2)、(3)、(4)題
(2)怎樣找到最大最小的數,怎樣確定兩數和最大?
(3)你還想提出什么問題?
3、完成練習七的第3題
(1)獨立完成,自覺驗算,與同伴交流
(2)請學生說說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減要注意什么問題?
4、指導學生完成第4題
(1)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思考并解答,發(fā)現問題后再展開討論。
(2)可畫線段幫助學生理解,還要處理好“1000米”這個多余條件。
5、完成習題5
(1)觀察題中的條形統(tǒng)計圖
(2)指導學生說題意
(3)提出問題并解答
6、完成習題6
學生獨立計算并驗算,小組交流
7、完成習題7
(1)先讓學生說說“便宜”一詞的含義,讓學生舉例說明。
(2)引導學生連續(xù)退位的計算題應注意問題。
8、指導學生做習題7、8
(1)學生獨立計算,對得數進行大小排列
(2)說說自己的解答過程,啟發(fā)學生用估算解決問題
9、學生做習題9
(1)教師舉例,幫助學生理解表中每個數字所表示的意思。
(2)學生獨立思考(1)、(2)、(3)小題
10、指導學生完成課本63頁數字游戲
(1)出示4、9、5三張卡片
(2)寫出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并求差
954-459=495
(3)讓學生任意選三個不同的數(一位數),寫出最大數,最小數以及最大、最小數的差,再用差中三個數重組最大數和最小數,這樣反復算下去,看看有什么規(guī)律。
11、全課總結
(四)布置作業(yè)
繼續(xù)做“神奇的495”數字游戲
(五)作業(yè)
2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
1.知識與技能
(1)借助熟悉的物體,使學生正確用數表示20以內這些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根據11-20各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就在身邊。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20以內不退位減法的計算。
一、復習導入
復習11~20各數的組成。
師分別出示數字卡片:14、17、12、11。
學生說數的組成。
二、新課教學
1.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1)搭積木(出示圖片:擺一擺,算一算1、2圖)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搭積木的游戲嗎?(喜歡)
明明和丁丁搭好了兩摞積木在列算式時遇到了困難,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2)根據圖意誰能列出相應的算式?教師板書:10+3=13 13+2=15
(3)為什么這樣列算式?說一說你的想法。
①藍靈鼠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
②后來它又放上了兩塊一共是十五塊,所以就是13+2=15
2.出示圖3。
師:現在藍靈鼠又在玩積木了,說說這次它是怎樣擺弄的。
生:它從15塊積木中拿走了兩塊。
師:觀察得的很仔細,剛才圖中是向下的箭號表示加上,現在箭號向上就表示拿走。怎樣用算式表示?
生:15-3
師:怎樣計算15-3呢?
生:先用5-3=2,再10+2=12。
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多說說,也可以同桌之間互說,加深算理。
3.出示圖4。先指導學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填空,后集體反饋。
生1:現在又拿走了2塊,拿只剩左邊的1摞正好是10塊,所以12-2=10。
生2:12可以分成10和2,所以12-2就等于10。
4.觀察比較。
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這四幅圖,說說有什么共同點?
①小組合作交流
②集體反饋
引導學生找出今天的算式,在計算時都是先進行個位的計算然后在加上10。
5.小結。
我們通過觀察畫面,動腦思考幫助藍靈鼠解決了它搭積木問題,列出了算式而且找搭積木的塊數。你們真聰明。
三、算一算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你是怎么算得?
(1)應該先引導學生觀察左邊一組的算式想想它們的聯系。
(因為16可以分成10和6,從16里去掉6就剩下10,去掉了10就剩下了6,所以16-6=10,16-10=6。)
(2)出示:l7一3=19-5=
師:說說你是怎樣算這兩題的?
生1:17-3,我是這樣算的,17可以分成10和7,7先減3等于4,再加上10就等于14。
生2:19-5我也是先用9減去5等于4,再加上10等于14。
(3)找規(guī)律。
師:比較17-3=和19-5=這兩個算式,你會發(fā)現什么有趣的規(guī)律?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集體交流。
(引導學生發(fā)現被減數多2,減數也多2,而差不變。現在階段不能要求學生表述清楚,教師只要他們能體會到算式中各個數的變化即可。)
四、練一練
1.練一練第1題。(課本第9頁)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指名口算,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看圖寫算式。投影出示練一練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這兩題都是一題多解:
第一幅可以列式:10+6=16、16-6=10或16-10=6。
第二幅圖可以列式:12+5=17、17-5=12或17-12=5
重要的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說說自己算式表示的含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可以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再提問個別同學。
3.照小豬的樣子說算式。(練一練第3題)
(1)引導學生觀察小豬所說的三個算式,弄清圖意。
(2)請學生以4人為一個小組,在小組內說說你相到的算式,并由小組長記錄。
(3)小組交流反饋。
4.口算比賽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也可以請做錯的同學再來說說怎么算。
五、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板書:2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怎樣計算這樣的題目?(可以根據數的組成或數的方法進行計算)你還有什么想法?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單位。
2、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在建立長度概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在建立長度概念的基礎上。
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厘米尺,邊長為1厘米的小方塊,一根長5厘米的紙條,圖釘。
(“厘米”這一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而且較容易讓學生認識。所以,我將“厘米”作為教學的基點和重點,首先來認識。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學“厘米”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小方塊,還記得我們上節(jié)課用這個小方塊做了些什么事情嗎?
(作為測量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
每次測量物體長短都用這樣的小方塊一個一個去擺太麻煩,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測量物體的長短嗎?(尺)
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統(tǒng)一規(guī)定的。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厘米。
(1)看一看。
將小方塊的邊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長度與小方塊邊相等。)
這個小方塊,他的一邊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課題)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教師出示實物圖釘和手指,通過測量,學生清楚地看到并體會到1厘米的直觀表象,學生練習用手勢表示出1厘米的長度。
(3)認識厘米尺。
我們使用的這種尺每大格都有1個數字,因為這些數字都以厘米作為計量單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許多知識是自己從生活實踐中獲得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也能夠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
2、用厘米尺量。
(1)說一說。
厘米尺上1、2、3……這些數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讓學生根據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長度。
總結:從0到1有1個大格表示有1厘米,從0到2有2個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過觀察直尺,直觀感知“1厘米”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就是1厘米。然后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直尺,認識1厘米的長度。)
(2)比一比。
根據刻度比劃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長度。
(3)量一量。
取出紙條,量一量他有多長?
學生活動后匯報結果和測量方法,有兩類策略,教師敘述后讓學生找出最優(yōu)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對準紙條左端,這時紙條右端對著5,表示5厘米。2、把紙條對準刻度,看占幾大格就是幾厘米。)
分析:第2中數格子太麻煩,1要簡單。
(給學生提供學具,讓學生利用已有的長度單位表象進行估測,再利用學到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總結用厘米尺測量物體的方法。
教師要提醒把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左端。
質疑:如果“0”刻度與紙條左端不對齊,會出現什么情況?
右端所指數字與紙條實際長度不符合。
三、練習鞏固。
(讓學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把數學和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辨認方向,結合生活經驗學習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位置。
2、了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相互關系,在指出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的條件下,會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3、知道地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標向規(guī)則,能識別地圖上的方位。
教學重點:
能根據自身方位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
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16開白紙一張。
教學過程:
課的一開始,我讓學生做一下自我介紹;介紹好自己后,把你前后左右分別是誰也跟我介紹一下?;轉個方向再次介紹,從而引出“為什么同一個人,他一會在你的左邊,一會又是在你的前面呢?從而引出新課。
教師板書課題:東南西北
(課開始師生的談話,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并為后面認識東南西北埋下了伏筆,同時順利地導入了新課。)
(一)、認識生活中的東南西北
首先通過以下幾個步驟引導學生辨認“東、西”方。
1、同學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你最熟悉哪一個?
(在課前調查中發(fā)現,學生對東和西最為熟悉,因為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是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因此下面環(huán)節(jié)設計以“東”為例,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做適當的調整)
2、怎樣能夠找到東方?
3、你能用手指一指東方嗎?我們教室里的東方有什么呢?
4、找到了東方,我們作個標記。在東方貼一個“東”字。
5、你有辦法找到西方嗎?
6、指一指西方。我們教室里的西方有什么呢?也給西方做個標記。(貼上一個“西”字)。
(設計目的: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開始探究活動,指一指,貼一貼等活動,使學生能夠很快辨認東西方)
接下來請學生們思考怎么能辨別南方和北方,教師總結并提出可以利用這首兒歌來幫助我們找到南方和北方。(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通過:自己小聲讀一讀,請一位同學邊指明方向邊讀,全班一起邊讀邊指明方向三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利用兒歌掌握辨認方向的方法,并正確辨認南方和北方。
(設計目的:兒歌是學生喜歡的語言形式,利用兒歌的形式讓學生辨別南北方更容易)
當學生們能夠在教室里正確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后,教師提出兩個問題。
1、生活中,人們在說這四個方向的時候總是說“東南西北”把四個方向按這樣的順序排起來,想想是為什么?
2、有時候人們還說“東西南北”,這又是為什么?
(設計目的:“東南西北”表明生活中這四個方向是按著順時針方向的順序排列的;“東西南北”則強調了“東西方”相對,“南北方”相對。對兩個不同排列方法的思考,引導學生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上剛剛認識的新知識結合了起來,幫助學生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相互關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突破了這個難點)
認識了四個方向之間的關系后,大家一起來做游戲。
第一個游戲是:我說你做。
老師發(fā)口令:請你面向(東)方,說一說你的后面是哪方?你的左面和右面是哪方?知道游戲方法后小組同學間可以互相出口令。
(設計目的:這個游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利用指一指方向來鞏固對方向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反過來也能使學生運用方向之間的關系來幫助自己辨別方向)
第二個游戲和第一個游戲類似。
由老師發(fā)口令,學生來做。
老師的口令是:請你指一指南方;起立,指一指南方;向前兩步走,指一指南方;向右轉指一指南方。
做完游戲后,老師提出思考的問題:通過這個游戲你發(fā)現了什么?
(設計目的:通過這個游戲能夠讓學生很清楚的體驗到,無論我們的身體怎樣移動、或轉動,生活中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是永遠不變的。)
第三個游戲:找準方向說一說。
想一想,這幾句話應該向著哪個方向說,帶著語氣讀一讀。
(出示四句話)北極熊,你們那里冷嗎?
小燕子,春天來了,你們快回來吧!
太陽公公,晚安!
太陽公公,起床了!
最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一下在生活中還有什么辨別方向的方法,老師利用一個小課件給學生們介紹在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實現課堂知識的拓展。
(二)、學習平面圖上的東南西北
教師出示課本上的主題圖,介紹在地圖一般是按“上北下南 左西右東”來設計的。然后板書: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確立一個中心點:標出東南西北
圖書館在校園的東面,體育館在校園的( )面
教學樓在校園的( )面,大門在校園的( )面。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1、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找到自己所在城市:衡水,再看看衡水的東南西北方都有些什么城市呢?
2、課件出示本校全貌照片,你能根據這幅圖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校園嗎?
(設計目的: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同時通過學生對校園的介紹也表達他們出對美麗的校園的愛)
(四)、返回生活,課堂小結
西西在野外迷了路,你有辦法幫他找到方向嗎?
出示課本第7頁的“你知道嗎?”,給學生拓展辨別方向的方法技巧,一方面擴展學生的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可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知道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到此時,我想每一位學生都有很多的收獲與想法,讓學生說一說本課的收獲與遺憾,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遺憾,因為這是急需解決的。
總結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回去看看自己家的東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并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做事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大于、小于號的正確使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演示課件比較數的大小(導入)
問:哪只海龜年齡大?為什么?(貼著15的海龜年齡大,因為15比9大,15是兩位數,9是一位數)
繼續(xù)演示課件比較數的大?。▽耄?/p>
師:這時沙灘上又爬上來一只51歲的海龜,它和15歲的海龜比,哪只海龜年齡大?為什么?(51歲的海龜年齡大,因為51比15大,先比十位上的數,51十位上是5,15十位上是1)
繼續(xù)演示課件比較數的大小(導入)
師:這時海灘上又爬上一只58歲的海龜,和51歲的海龜比,誰的年齡大?為什么?(58大于51,十位上的數相同,再比個位上的數,58的個位上的數是8,51個位上的數是1)
師說:我們比較海龜的年齡,其實就是在比較數的大?。ò鍟n題:比較數的大?。┪覀円呀泴W過比較百以內的數的大小,先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數,這個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也相同,再比個位上的數,個位上大的數,這個數就大,如果個位上的數也相同,說明這兩個數同樣大.
下面我們再比較幾個數:
61○5645○47100○98
師說:我們填好大于、小于號后,可以用一句順口溜來檢查符號寫得對不對.大口對大數,小尖對小數.下面我們就用以前學的這些知識,來學習比較萬以內的數,看誰學得快,學得好.
二、學習新課.
1.根據下面各數的位數分類.
出示:1230,965,395,1689,20xx,470.
師問:這些數很大,誰能讀讀這些數?你們能根據百以內數比較大小的知識推測出三位數與四位數比,哪個大?為什么?(四位數大,因為四位數最高位是千位;三位數最高位是百位,不夠一千)
下面我們比較一下這些數:
小結:位數不同的數比大小,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p>
2.在位數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數的大?。?/p>
(1)比較5640和8790的大小.
師問:這兩個數都是四位數,怎么比呢?(先比它們的最高位,5個千比8個千?。?/p>
小結:如果兩個數的位數同樣多,先從最高位比起
練一練:
965○395395○470
1230○16891689○20xx
(2)哪輛車載的汽水多?3864○3529
師問: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數,最高位也相同,該怎么比?(再比百位上的數)
3.小結.
師說: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的數比大小,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三、鞏固反饋.
1.在下面的○里填上大于號或小于號.
398○4023940○52301020○999
2.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面各數.
(1)941,893,1001,914
(2)3005,3050,3500,3049
3.找出下面各數中最大數、最小數.
463,9528,4000,20xx,9030,8006.
最大數:_______
最小數:_______
第2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課本第73~7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流利地背出1-7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生活的計算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提高學生1-7的乘法的計算技能。
難點:進一步鞏固7的乘法口訣計算。
【教學準備】:口算卡及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出示口算卡,開火車計算。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3= 6×5= 7×1= 7×0=
【設計意圖】: 讓學生明白練習的目標。
1、完成第5、7、8、12題,以多種方式鞏固乘法口訣的練習,變換多種方式,提高學生記憶看見的興趣,同時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口訣、記憶口訣,熟悉口訣之間、口訣與計算之間的聯系,為后面的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2、完成口訣。
二七( ) 三七( ) 六七( )
四七( ) ( )七三十五 ( )七四十九
3、第5、7、9題都是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除9題,每道題目都是以情景引出問題,讓學生解答。第9題是讓學生自己分析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體會學習乘法的用處,培養(yǎng)用乘法解決問題的意識。讓學生自己尋找條件與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看誰算得快。
7×2= 5×7= 6×7= 7×5=
4×7= 7×7= 7×4= 6×4=
7×3= 2×7= 6×6= 5×6=
6×5= 7×6= 3×7= 5×5=
5、接龍背口訣。1-7的乘法口訣。
【設計意圖】: 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學生自己回答。
【教學反思】:
1、在活動中探索并掌握萬以內數大小比較的方法,能正確地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2.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數學思維,增強數感,積累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掌握萬以內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合理靈活地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練習紙、課件
1、填一填:
(1)10個一千是( );最大的三位數是( );8562千位上的數是( );比100小1的數是( )。
(2)一個四位數,最高位上是5,最低位上是3,其他各位上是0,這個數是( )。
請你把這些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
2、草圖驗證:在數射線上,標在右邊的數比標在左邊的數大。
3、小結:兩個數比大小,如果位數不同,那么哪個數的位數多,哪個數就大。(板書)
4、揭示課題。
(板書: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1、游戲1:(從個位抽起)
游戲規(guī)則:
(1)每次兩隊由一名代表抽一張數字卡片。
(2)第一次抽到的數字卡片放在個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十位上,第三次……
(3)哪一隊抽到的卡片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獲勝。
多媒體出示游戲過程,教師引導提問。
小結: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比較大小,最高位上的數最關鍵。
2、游戲2:(從千位抽起)
游戲規(guī)則:
(1)每次兩隊由一名代表抽出一張卡片。
(2)第一次抽到的數字卡片放在千位,第二次抽到的放在百位,第三次……
(3)哪一隊抽到的卡片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獲勝。
多媒體出示游戲過程,教師引導提問。
小結: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比大小,從最高位比起……
3、游戲3:(抽簽者自己決定放在哪一位上)
(1)每隊派出一名代表來抽簽。
(2)每次抽到的數字自己決定放在數位順序表中的哪一位。
(3)哪一隊抽到的數字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獲勝。
4、小組討論:
剛才游戲中,比較的數位數都是相同的,我們是怎么比的?
總結:比較兩個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時,從最高位比起……(板書)
1、比一比:在 里填上“>”或“<”。
964 1002 2776 2761 5140 4621
8149 8419 7326 7320 7002 6989
2、填一填: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13 2 ﹤1352 4 08 ﹥4608 500 ﹥500
3、解決問題。
武夷山:717米, 希夏邦馬峰:8012米,珠穆朗瑪峰:8844米,峨眉山:3099米。
請將它們從低到高排隊。
4、出示:5、0、2、6。
它們能組成的最大的四位數是幾?最小的四位數是幾?
還可以組成哪些四位數?
我們還可以給這些數排排隊,大家在課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討論試一試。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課堂練習:練習冊P48
板書設計: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99 < 100 6754 < 9563
4027 > 895 2754 > 2563
8 > 5
位數不同 位數相同
哪個數的位數多,哪個數就大。 從最高位比起……
教材通過用盤秤測量西瓜和蘋果的情境圖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然后通過稱食鹽和雞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
學生在生活購物時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結合二年級學生喜歡參與活動的特點,設計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試一試,讓學生在體驗中形成個性化的對千克和克的獨特感受。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具體事物經歷感受并能準確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意識。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感知1克與1千克有多重。
2、培養(yǎng)學生估計物體質量的方法和能力。
實踐感悟、討論。
課件,兩種盤秤(單位分別為:千克、克),雞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兩袋食鹽,1角硬幣若干枚。
一、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討論,導入新課。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去或陪家長去買東西的經歷,然后啟發(fā)學生聯想到我們常用的稱物體質量的秤。
教師多媒體課件出示臺秤、電子秤、磅秤等,學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師現場出示兩種臺秤,教師啟發(f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兩種臺秤的不同之處,鼓勵學生發(fā)現質量的兩個單位:克與千克,提示克與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師板書)并指出,“同學們的觀察非常認真,發(fā)現了不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嗎?”(5分鐘)
(設計意圖:以談話方式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以直觀觀察方式讓學生參與,體會學習樂趣。)
二、自主探索,反饋交流,掌握新知。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本39頁稱西瓜和蘋果的兩幅圖,學生回答哪個重?哪個輕?各重多少?教師質疑,3小于200,但西瓜卻比蘋果重,為什么?學生體會主要是單位不同。
教師展示魔術包,出示幾塊糖果,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稱上,學生注意觀察指針,不怎么動?說明什么?啟發(fā)學生了解糖很輕,把一袋掛面放到臺秤上,指針動了,說明這袋掛面很重,有多重呢?學生觀察回答,再通過包裝袋上的標注,了解這袋掛面重1千克。
接著,同樣方法稱兩袋鹽,教師再從魔術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為止,讓同學們讀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為單位的臺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師提問:“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關系呢?”領讀一遍,語調放慢,突出單位的不同,并板書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師指出,1枚1角的硬幣大約重1克,下面每個同學來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學生自由說一說生活中重約1克的物品(一粒紐扣、1?;ㄉ埂#?0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步步設疑,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提升學習能力。)
三、鞏固拓展,提升發(fā)展。
活動一: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拿出1個雞蛋和15個雞蛋,學生討論,1個雞蛋多重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好?15個雞蛋呢?然后,請同學們先掂一掂,感覺一個雞蛋有多重,再估計它大約是多少克?再稱稱看是多少克。教師追問,那1千克估計有多少個雞蛋呢?你是怎樣想的?(師生交流),教師稱出1千克雞蛋,和大家一起數一數。
活動二:由學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計一下有多少塊?再一起數一數,是否和估計的一樣。(10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突出學生主體,培養(yǎng)學生估計意識。)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學回答。
2、練一練第2題。
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驗證。
3、練一練第3題。
同桌交流討論,選合適的質量單位填空。重點交流填寫理由。(10分鐘)
五、歸納總結。
教師啟發(fā),由同學們歸納出所學的知識。(5分鐘)
六、板書設計。
認識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測量較輕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克”做單位。
測量較重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千克”做單位。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知道1時=60分。
2.能正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聽說今天要和我們班的同學一起上課,老師特別高興,下午1時就到學校了。你們是幾時幾分到的呀?
生:......
師:我們能夠按時到學校,要靠一位好朋友,是誰?
生:鐘表。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表的知識。
(板書課題:時、分的認識)
二.出示鐘面。
1.認識鐘面。
師: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鐘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12個數;時針、分針;許多線。
......
師:你能說說哪根針是時針,哪根針是分針嗎?
生: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
師:這些線把鐘面分成了許許多多的小格。每兩個數之間形成1大格,一共有幾個大格呀?
生:12個。
師:每個大格中有幾個小格呢?
生:5個。
師:那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找學生到前面來領著大家數一數。)
2.分的認識。
師:我們先來看分針,分針走1小格是幾分?
走1大格呢?
再接著走3小格,一共是幾分?
從12走到9呢?
走1圈呢?
3.時的認識。
師:我們再來看時針。時針走1大格是幾時?
4.時、分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觀察了時針和分針。其實,時針和分針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之間還有許多小秘密呢。
請同學們把你的鐘表放在桌子上,先聽老師說要求:一會先讓分針指向12,再拔一拔,想一想:
①時針走1大格的同時,分針走多少?
②分針走1圈的同時,時針走多少?
③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先自己拔一拔,再和你周圍的同學說一說
(生拔表,討論)
師:把你的鐘表放在桌子上,誰愿意到前面來用老師的表一邊拔一邊給大家說一說時針和分針的變化?
生:......
師:時針走1大格的同時,分針正好走1圈。通過剛才拔表,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時=60分。
三.認識鐘面上的時間。
1.申奧成功。
師:同學們,2008年在我國北京要舉辦什么?(奧運會)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环敃r申奧成功的圖片。誰知道北京申奧成功是在2001年7月13日幾時幾分呀?
生:10時零8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師:我們先來看時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分針走過幾個小格就是幾分。
2.認表。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讀了北京申奧成功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老師這還有幾個鐘面,看誰會認。
(出示9時、11時零5分、1時30分、2時40分)
生回答。
3.寫時刻。
師:其實我們還可以用另一種形式來表示時刻。比如9時也可以寫成9:00。兩個點前面的數字表示什么?后面的兩個數字表示什么?
你們能不能用這種形式寫出屏幕上剩下的三個鐘面所表示的時刻?誰愿意在黑板上寫?其他同學拿出練習本,寫在本上。
(學生寫時刻,教師巡視指導然后訂正)
師:如果你寫對了,就給自己畫上一個燦爛的笑臉。
四.練習。
1.連線。
師: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艘恍┢恋男◆[鐘和電子表。你們能把顯示相同時刻的鬧鐘和電子表用線連起來嗎?
學生連線,然后指名到前面實物投影上展示,訂正。
師:還有一個表沒有好朋友呢,怎么辦?我們用自己手中的鐘表拔出它所表示的時刻。
生拔表。
2.拔表。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我說你拔。
①拔出你早上起床的時刻;
②拔出你晚上睡覺的時刻;
③拔出一天中你最喜歡的時刻,然后和你周圍的同學說一說你在這個時刻干什么。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講授的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時、分、秒的認識第一課時。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進行的。時和分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單位,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年月日的基礎。為了突出數學的實用性,讓數學服務于生活,我將以下兩點定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知道1時=60分。
2.會正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有許多感觸,在教學設計中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比較好的方面:
1.加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動手實踐能力。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給學生這樣的機會。如在探索1時和60分的關系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拔一拔、想一想,探究出1時=60分;在課的結尾處設計了讓學生用鐘表告訴大家自己起床、睡覺的時間,讓學生經歷了學習的過程,充分體驗了動手操作的過程,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2.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比如在認讀鐘面上的時刻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北京申奧成功這一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促進新知識的學習。
3.使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電子表表示形式時,向學生了解你在哪見過這種形式,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知識,感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練習中設計了拔出生活中的時間和連線兩個環(huán)節(jié)。這些也同時體現了數學的實用性,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作息習慣。
【教學內容】課本練習五5--11題和14題
【教學目標】
1.掌握加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2.用豎式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養(yǎng)成認真審題、書寫工整和格式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用豎式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兩步式題.
【教學手段】投影片、有條件的可采用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演示動畫“加減混合”]
(1)開始演示動畫“加減混合”,準備進行觀察對比.
(2)復習各種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問:這幾組題目各有什么特點?說一說每一組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3)演示動畫“加減混合”,印證學生的回答.
二、探究研討
1、出示計算題。
58-36+27 84-27+16 4+27-16
93+23+94 69-(39-23) 99+(25-24)
2、學生獨立試做(教師行間巡視,隨時請不同做法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3、在學生們試做的兩種方法中,對比,擇優(yōu).引導學生選擇省時省力的算法.
4、師:誰來說一說,做像今天這樣的題目時,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1)抄數的時候要仔細,不要因為把數抄錯出現計算錯誤。
(2)在豎式計算過程中,要注意看清運算符號。
(3)在計算之前要先想一想,這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運算順序錯了,題目就該算錯了。
三、鞏固練習
課本練習五5--11題和14題
四、總結延伸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理解除法的意義,初步學會除法的算式和寫法。
3、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具準備:例題4的圖片,學具。
教學過程:
1、師:今天大熊貓“笨笨”要請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筍,大家看圖,說說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請小朋友想一想。
2、出示目標:
(1)理解除法的意義,初步學會除法的算式和寫法。
(2)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1、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強調每盤要放同樣多)
要求學生先自己動手用卡片擺一擺,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所得。
2、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后匯報分的結果:先把竹筍每盤放1個,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筍按照前面的方法繼續(xù)分,直到分完為止。分的結果是每盤放3個。(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 )支竹筍。)
1、教師: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里,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
同樣多,是平均分嗎?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板書課題:除法)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2、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①要分的竹筍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后面。
③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后面。
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12÷4=3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說一說。
1、練習三第1題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練習三第2題
學生動手擺學具并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練習三第3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解決,然后交流。
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認識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目標:
1、知道除法的含義,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計算。
2、通過教學活動,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1、分小圓片:教師拿出8個小圓片
要把這些小圓片分給另一些同學,每個同學分2個,可以分給幾個同學?接著教師讓學生注意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使學生知道,教師把小圓片先拿2個分給一個同學(教師分的時候要同時拿出2個小圓片分給另一位同學),再拿出2個小圓片分給第三位同學,最后拿出2個小圓片分給第四位同學。也就是每2個小圓片分給一位同學,分完后問學生:分給了幾個同學?學生觀察出:8個小圓片,每個同學2個小圓片,可以分給4個同學。
想一想:剛才老師是怎樣分的?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2、出示目標。
大熊貓“笨笨”請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筍,看到那么多它喜歡的竹筍,就禁不住多采了些。大家看圖,說說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每4個放一盤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個竹筍)
2、大熊貓“笨笨”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用卡片擺一擺,然后同一小組里交流所得。(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對操作錯誤的同學給予個別指導)
學生分完后,教師請一個同學到黑板前面來演示分的過程。(教師要強調四個四個的分,每4個放一盤,也就是每4個為一份)
1、讓學生回顧分的過程和結果,提問:我們剛才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是怎樣?
2、小結:我們分竹筍的時候,把4個竹筍放一盤,求能放幾盤?實際上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種方法也叫以用除法來計算。
3、指導算式的寫法。
①竹筍的數量是20個,這是表示要分的數量,寫在除號的前面。每4個放一盤,就是每份是4,寫在除號的后面。分的結果是可以放5盤,5是分的份數,寫在等號的后面。板書,20÷4=5
②讓學生說一說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個,每4個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認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20 ÷ 4 = 5
被除數除數商
④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4、小結: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了除法,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來計算。并認識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1、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第1題。
提問:一共有多少個小圓片?每堆幾個小圓片?可以分成幾堆?(先讓學生動手擺一擺)
怎樣列除法算式?(要擺的小圓片是12個,除號前面寫12;每堆6個,除號后面寫6;可以分成2堆,等號后面寫2。)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個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小題。
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三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三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敘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寫算式,最后讓學生對照圖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教學反思:
教材第48-50頁,例1,練習十一第1、2題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
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除法求商。
3、進一步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
用分析、推理和轉化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
悅,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會利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進一步掌握關于除法的基本應用題的解答方法,發(fā)展學
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主題圖
1、口算練習
4 × 5=5 × 8=7 × 9=9 × 4=7 × 3=6 × 8=9 × 5=8 × 8=7 × 8=3 × 6=9 × 9=6 × 7=
2、將下列口訣補充完整要。
()八五十六三()二十七六()五十四七()六十三二()十八()七二十八
3、計算下面各題。
24÷615÷3(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求商的)
談話:歡樂的節(jié)日里小朋友們可高興了,請同學們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出示課本第48頁情境圖,觀察情境圖,找到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看圖說出:第一組做了56面紅旗,掛成8行;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
請同學們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一個問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做適當提示)
(1)第一組做了56面紅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有幾面?
(2)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平均每組有幾個?
(3)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二年級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正忙著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們遇到了一些數學上的問題,你能幫他們一起解決嗎?
1、教學例1。
(1)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列出算式。板書:56÷8
(3)引導學生得出算式的商。問:你是怎么計算的?(想乘算除)
(4)學生獨立解決:要是掛7行呢?你能夠解決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并把求商的過程跟大家說一說。
2、小結: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幫小朋友們解決了數學問題,而且還進一步學會了利用乘法口訣來求商。在以
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夠熟記口訣,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1、引導學生完成書本第49頁做一做。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再說一說怎樣求得商?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第50頁第1、2題。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有了什么樣的收獲?
練習十一第9題、第12題。
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56÷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知識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多位數的筆算,能夠熟練運用口算、豎式筆算進行計算,會估計物體數目。
能力目標:在復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估計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豎式筆算、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多位數加減法
1、口算加減法
把整百整十數看成整整百數和整十數的和,然后相加減。
1、計算的方法
(1)豎式計算
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十。
(2)加法:減法驗算,或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
減法:被減數-差=減數,差+減數=被減數
2、計算時,需要注意哪些?
(三)基礎練習
填空題?
1、筆算加減法時,要注意相同數位要( )。
2、甲數是700,乙數是125,這兩個數的和是( ),差是( ) 。
3、的三位數與的兩位數的和是( ),差是( )。
數學書93頁第9題(6道計時計算)?
數學書第93頁第10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四)拓展練習
1、罐頭:每盒5元餅干:每包4元面包:每袋6元
(1)買6包餅干和1盒魚罐頭,一共需要多少元?
(2)小明帶了20元錢,買了2袋面包,還剩多少錢?
2、水果店原來有123千克蘋果,又運來589千克,現在有多少千克蘋果?
3、火車上有乘客803人,到了一站后,下車320人,上車412人,火車上還有乘客多少人?
4、圖書館有故事書345本,科技書比故事書少112本,科技書有多少本?故事書和科技書一共有多少本?
(五)提高練習
1、紅紅的奶奶今年的歲數是最小的三位數減去最小的兩位數,再減去一個的一位數,你知道紅紅奶奶今年多少歲嗎?
2、小明做了一道加法題時,把個位上的1看成7,把十位上的6錯看成9,結果和是75,那么正確的答案應是多少?
3、兒子今年6歲,媽媽今年30歲,再過5年,媽媽比兒子大多少歲?